微刺激與常規促排方案在IVF-ET中的效果
控制性超促排卵方案在取得良好的助孕結局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良反應,如臨床比較常見的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徵(ovarian hyper stimulation syndrome,OHSS)。近期有研究報導,超促排卵治療後卵巢交界性腫瘤的發病率明顯高於正常人群,因此,如何調整用藥劑量,制定合理的促排卵方案成為當今的研究熱點。近年來,對卵巢刺激較小的微刺激方案越來越受到臨床醫生的青睞,微刺激方案目前主要應用於卵巢低反應的患者,對卵巢儲備功能正常的患者,應用微刺激方案促排卵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助孕的治療結果,國外已有學者進行過研究。
隨著輔助生殖技術在全球範圍內的廣泛開展,接受較大劑量促排卵藥物治療的患者迅速增加,使促排卵的近期並發症OHSS對人體的損害得到關注,此外,促排卵藥物對人體遠期的影響更是不容忽視,因此,對卵巢刺激輕微的微刺激方案受到學者的關注。近年來提出的微刺激方案是指不進行垂體降調節,直接採用小劑量Gn、枸櫞酸氯米芬、芳香化酶抑製劑等藥物行IVF-ET的促排卵方案。目前,微刺激方案應用最多的藥物是枸櫞酸氯米芬,其主要的藥理作用是抗雌激素作用,半衰期長達5天,能夠通過拮抗下丘腦垂體的雌激素受體,降低雌激素負反饋,使垂體分泌 增加以達到促排卵的目的。由於枸櫞酸氯米芬在促使卵泡發育的同時,也可與子宮內膜雌激素受體結合,阻止雌激素刺激子宮內膜增生,從而降低了臨床妊娠率。枸櫞酸氯米芬聯合Gn的微刺激方案,即在應用枸櫞酸氯米芬5d後加用小劑量HMG直至卵泡成熟再注射HCG,此方案降低了枸櫞酸氯米芬的抗子宮內膜增殖的副反應,並且在晚卵泡期具有抑制內源性LH峰的作用,從而提高了臨床妊娠率。
應用枸櫞酸氯米芬微刺激方案促排卵進行IVF-ET助孕治療能夠獲得可以接受的臨床妊娠率,且避免了OHSS的發生,但與控制性超促排卵方案助孕治療所取得的臨床妊娠率相比還是明顯下降(新鮮週期臨床妊娠率49.7%,累積妊娠率60.1%)。
微刺激方案的優點是價格低廉、耗時較短,在促排卵的每個治療週期中只有3~4個卵泡生長,可以重複多次促排卵,且取卵手術相對容易、簡單,甚至不需要鎮痛劑的使用,副作用小,極大地降低了常規促排卵過程中OHSS的發生;該方案的不足之處是其臨床妊娠率明顯低於控制性超促排卵方案。因此,對於卵巢功能正常的患者在行IVF-ET助孕治療時是否選擇微刺激方案促排卵應根據患者俱體情況選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