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竇卵泡實際上是卵泡發育過程中發揮承上啟下作用的關鍵環節,與竇卵泡相關的總竇卵泡計數(tAFC)則是評估卵巢儲備功能以及評估IVF技術妊娠結果的重要指標。tAFC越高,意味著卵巢功能好,也意味著IVF的成功率也高。

全面二胎政策的開放至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高齡女性順利迎來了二胎寶寶的到來。而一起備孕的準媽媽中,也有一些女性暫時未能懷孕,另外還有不少女性是在備孕無果的情況下,通過輔助生殖技術的幫助,尤其是通過試管嬰兒技術實現了生育二胎的心願。而其中,對於打算生育二胎的高齡女性來說,竇卵泡(AF,antral follicle)質量的好壞是懷孕成功的關鍵。

那麼究竟什麼是竇卵泡呢,竇卵泡又如何影響到試管嬰兒的最終妊娠結局呢?

先來看下面這張圖,讓大家有一個直觀的認識:

0099dad3085604cea59d3e2154207d87.png

卵泡發育經歷始基卵泡—次級卵泡(也叫竇前卵泡)—竇卵泡—排卵前卵泡等階段。由始基卵泡發育成為次級卵泡約需85天時間,而次級卵泡生長為竇卵泡到最後的排卵則需要14天左右,相當於月經週期的增殖期。

竇卵泡究竟是如何成長起來的?

實際上卵泡的準備期比想像中要長很多:就如同種子被在埋入地下的最初始階段,這個需要有一定的休眠期,卵泡的成長實際上也是這樣的。始基卵泡(卵泡的最初階段)能夠在卵巢內處於休眠狀態長達十年之久。始基卵泡僅僅是由一個卵母細胞被單層顆粒細胞圍繞而形成的,它的直徑僅僅在0.03毫米到0.06毫米,相當於一根頭髮絲的半徑粗細。

在此之後,始基卵泡會經過不斷增殖會讓細胞層數由單層變為雙層,直到增長為6-8層,也就就變成了次級卵泡(secondary follicle)。在這個時候,經過雌激素還有卵泡刺激素的共同作用下,位於最表層顆粒細胞間的卵泡液會逐漸出現增加的情況,最終融合形成為卵泡腔。卵泡的直徑也會慢慢的變大(最大約500μm),也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主角——竇卵泡。

竇細胞之間也是優勝劣汰

此時的竇卵泡它並非一個人在戰鬥,在竇卵泡的發育期間,母體當中的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明顯增高,20-30個竇卵泡會聚集成團並形成卵泡群,符合篩選條件的竇卵泡才有可能進入到下一輪的準備期。在女性月經的第7天左右,這些符合條件的竇卵泡會再一次進行篩選,最終只留下一個質量最好的竇卵泡,最終發育成為優勢卵泡,而其餘未入選的卵泡則經歷逐漸退化、最終退出競爭。

竇卵泡的監測

75c07696a8909a1f4f19d90368406886.png

這種情況就需要我們了解一下“總竇卵泡計數(total antral follicle count,tAFC)”,也就是利用超聲檢測來對竇卵泡數進行計數。相關研究表明,總竇卵泡計數是預測卵巢性能較好的指標,也能很好運用於預測IVF到底能否幫助女性成功受孕。

在IVF過程中,對於tAFC≤10的患者來說,在促排卵治療的過程中需要個性化的治療方案,通過增大患者對於促性腺激素(Gn)的反應敏感性來有效提高受孕機率。

和女性月經週期出現規律性波動一樣,tAFC也會隨月經週期的變化而發生動態變化, 在一個月經週期中的不同時間段,卵巢的基礎tAFC也會出現波動。

tAFC的評估時間和方法

臨床中,通常會選擇卵泡發育初期,也就是在月經週期的第1-4天(通常會選擇在月經的第3日),通過B超檢測直接監測直徑為2-10 mm的竇卵泡的具體數量。這種檢測方法的優點是無創、價廉、可重複性等優勢,但也受檢測醫師的主觀性影響、B超儀器的分辨率高低等,可能會有一定的測量誤差。
因此通常需要經驗豐富的檢測醫師以及高精準的檢測設備來減少這種誤差。

tAFC的影響因素

tAFC與女性的雌激素水平呈正相關,而和患者的年齡(age)、以及月經第3天的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卵泡刺激素/黃體生成素(FSH /LH)比值的大小呈負相關。
 

tAFC與試管嬰兒的聯繫

對於打算做試管嬰兒的女性來講,竇卵泡的數量對於試管成功率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指標,總竇卵泡數計數越高,表示可取的卵泡數量越多,最終獲得的卵子也越多,配成胚胎也越容易,從數值概率上來講,最終妊娠成功率也越高。一般在試管嬰儿期間,會通過注射促排卵針促進卵泡發育,當卵泡發育到18mm以上時,通過人工取卵後體外受精配成胚胎,如果竇卵泡數越多,則可選擇卵子越多,配成胚胎的機率也越大。
換句話說,對於準備通過試管嬰兒技術生育的夫妻而言,通過檢測竇卵泡計數,可以確定卵巢功能好壞以及可取卵泡的數量,對於最終能否成功配成胚胎意義重大。

小結:

竇卵泡的作用,可以簡單概括就是4個字“承上啟下”,直接反映了女性卵巢功能的好壞,對於正常女性來說,竇卵泡的數量多,代表著卵巢功能好(承上)。對於打算做試管嬰兒的女性來說,竇卵泡的數量對於試管成功率也是非常重要的,總竇卵泡數越多表示可取卵的數量越多,成功率自然也就越高(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