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胎没注重收腹,使得身材变样,二胎还可以收的回来吗?
对于大部分的妈妈来说。产后腹部往往会变得臃肿。有孕前的“小蛮腰”,变成了产后的“水桶腰”。由孕前的傲人的平坦腹变成了“大肚婆”。以前人们对于产后恢复往往只注重身体创伤的恢复,而忽略了身材的恢复,也往往因为孕产知识缺乏认为产后身体走样是生孩子的原因。随着现在的孕产知识的普及,许多新妈妈了解到其实身材走样是没有做好孕期和产后的恢复,逐渐认识到“坐好”月子和产后修复的重要性。一般认为产后的6个月是恢复的黄金时期,如果在产后一年内的体重减下来恢复到孕前的话,那在以后的十年时间体重增加大约只有1~3公斤。如果在月子里和产后6个月以内控制不住体重的话,那可能在以后的时期里增重会更明显。所以产后恢复很重要。那么,如果头胎没有注意收腹,二胎可以摆脱大肚腩,恢复平坦的小腹吗?
产后身材为什么会走样?
其实产后身材走样与收腹的关系不大,收腹只是辅助产后的恢复。
脂肪储备增加
从备孕和怀孕期间起,为了宝宝的生长发育,与妈妈摄入了大量营养丰富的食物,体重明显增加,脂肪堆积在腹部,而由于在产后缺少运动,为了恢复身体和分泌乳汁,又补充了大量营养,通常会造成腹部肥胖,另一方面在怀孕期间,由于宝宝不断发育孕妈妈的腹部肌肉,以皮肤会不断的扩张,这样就会造成真皮层的拉伸和断裂,产后腹部又会变得松弛,这些松弛的腹部成了脂肪堆积的地方。
腹直肌分离分离
一般在怀孕期间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离,但大部分会在产后半年之内恢复。也有的由于分离的过大或者恢复不好,在产后一年内还没有恢复。在产后一般可以自测腹直肌分离程度:仰卧在床上,双腿弯曲,露出腹部。然后右手食指和中指垂直探入腹部,左手撑住头部抬起上身,感觉腹部两侧肌肉向中间挤压手指,用手指测量两侧肌肉的距离即可。如果低于3指,则可以通过锻炼自行恢复,如果超过三指,如果在一年以后还没有恢复好,就不太容易恢复了,需要到医院手术治疗了。
收腹与身材走样之间的关系不大
大部分的妈妈的产后身材都会大变样,由当初的小蛮腰变成了水桶腰,有当初的小平腹变成了大肚婆。那么这些变化,是怎么是怎么一回事?这种变化其实就是给备孕怀孕和产后的营养有关。一是在备孕和怀孕期间的营养很丰富,产生了大量的剩余营养,这些营养转变为脂肪堆积在身体内部。加上在怀孕和分娩后运动量也比较少,产后又为了恢复身体和分泌乳汁吃了过多的营养物质,导致脂肪消耗不掉还继续增加,这两方面加起来就更导致了身体的脂肪的堆积。而及时收腹只是从视觉上感觉身材变好,本质上并没有什么改变,它并不能减少脂肪,或者把脂肪挤走到其他地方去,最主要的还是要减去脂肪。
产后能否瘦身收腹,与二胎关系不大。主要还是注重产后饮食和运动。但是由于在生二胎以前腹部已经堆积了过多的脂肪,因此在二胎产后恢复起来难度要大一些,不过只要坚持,还是可以瘦下来。
坐月子时候使用收腹带:很多人怀疑,刚刚说完收腹带对于身材走样没多大关系,怎么又用上收腹带了。这是因为收腹带作为产后辅助身体恢复的工具,简单易用,可以利用收腹带恢复腹部肌肉的弹性,预防内脏器官下垂,促进剖腹产伤口的愈合,甚至在饭前使用,可以适当的减少食量,有利于减少多余能量的摄取,有利于消除脂肪。松弛的腹部可以通过收腹带收紧,起到美观的作用。
适当的控制饮食
坐月子期间,不要吃的过多,避免营养过剩,脂肪在体内堆积,要合理安排饮食,既要吃肉,也要进食蔬菜,水果,保持营养均衡,并进行适当的运动。
母乳喂养
产后若能进行母乳喂养,就要及时和坚持母乳喂养,宝宝的吮吸刺激会产生激素促进子宫收缩,促使腹部恢复加快。母乳和喂养母乳都可以一消耗掉脂肪,起到减肥的效果。
腹部按摩
自然分娩的产后妈妈第二天就可以进行产后按摩,剖腹产的要根据伤口恢复情况,大约10天以后开始,躺卧在床上,并拢手指,并从腹部俩侧以及中下腹部做轻柔的下推按摩,并沿结肠做环形按摩。每天晚上按摩一次,每次10分钟左右,可以刺激子宫收缩,促使恶露排出,防止静脉血滞留,促进腹部修复。
产后运动
不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都建议及早进行活动,顺产在6个小时后就可以尝试下床站一站,剖腹产及时躺在床上,也应该多翻身,一天后及时下床活动。这些活动都有利于子宫和身体的恢复。在月子里可以做一些适当的家务劳动,可以多走路散步。出了月子以后,就要选择一俩项运动坚持下来。做作瘦腹操,注意收腹走路等等,减掉肚子上的赘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