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15q13.3微缺失綜合徵
具有15q13.3微缺失綜合徵的患者在臨床表現中面臨更高的風險,包括智力障礙、癲癇、自閉症和精神分裂症。然而,微缺失本身並沒有導致臨床可識別的綜合徵,並且有部分缺失患者沒有明顯的臨床表現。行為問題很常見,主要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症、情緒紊亂、攻擊性和衝動行為。在這種反复缺失的患者中,大約有一半的人出現智力障礙,普遍是輕微的,但少數也有中度甚至嚴重的。
檢測
15q13.3微缺失被定義為在15號染色體中約30.5-32.5Mb位置存在一個常見的2.0Mb缺失,其中包括1.5Mb的獨特序列缺失,以及額外的500kb或更多的片段重複。在缺失的基因中沒有一個與疾病發現相關。利用寡核苷酸陣列或基因分型陣列進行染色體微陣列(CMA)等測定序列拷貝數的基因組檢測方法,可以檢測出患者的15q13.3微缺失。
管理
- 治療:理想的治療是針對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建議神經發育障礙的治療應基於臨床心理學家的治療和發育評估。考慮到患者的年齡和具體表現,治療心臟缺陷、癲癇、自閉症譜系障礙和精神分裂症應遵循這些疾病的標準做法。
- 監測:建議在兒童時期對發育節點進行密切評估/監測,如有必要可轉介早期干預項目。
遺傳諮詢
15q13.3微缺失是一種以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相鄰基因缺失。大約15%是新生的,大約85%是遺傳的。具有這種缺失的患者的後代有50%的機會繼承缺失。雖然產前檢測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但不能根據實驗室發現的15q13.3微缺失來可靠預測表型。
診斷
具有15q13.3微缺失的患者可能有廣泛的臨床表現。缺失本身可能不會導致臨床可識別的綜合徵,並且患者的後代沒有明顯的臨床表現,這意味著缺失的外顯率並不是完全顯性的。
懷疑情況
有以下臨床表現的患者應考慮微缺失:
- 智力障礙
- 說話遲緩
- 癲癇
- 自閉症
- 精神分裂症
- 行為問題(注意力不集中、多動、情緒紊亂、攻擊性和衝動行為)
一些致病患者往往具有以上情況的某幾個,如智力障礙和癲癇。
建立診斷
通過檢測染色體15q13.3上2.0 mb雜合微缺失,確定15q13.3微缺失的診斷。
注:該區域明顯較大或較小缺失的表型可能與15q13.3微缺失的臨床表現不同
確定序列拷貝數的基因組檢測方法包括染色體微陣列(CMA)或熒光原位雜交(FISH)靶向缺失分析或多重連接依賴探針擴增(MLPA)。
注:大多數具有15q13.3微缺失的患者是在發育遲緩、智力障礙或自閉症譜系障礙的背景下由CMA識別的
臨床症狀
15q13.3微缺失首次見於9名智障患者。後來的研究報告顯示,這種微缺失不僅在智力障礙患者中更為普遍,而且在癲癇、精神分裂症和自閉症患者中也更為普遍。
- 智力障礙和發育遲緩:在15q13.3微缺失的患者中,58%的患者存在智力或發育障礙。發育遲緩主要是語言習得和認知功能方面的發育遲緩,而不是運動障礙。對大多數人來說,認知障礙是輕微的。
- 癲癇:15q13.3微缺失已被證明是癲癇的主要危險因素,據報導,28%的缺失患者存在癲癇。癲癇的類型包括青少年肌陣攣性癲癇、兒童缺乏性癲癇和青少年缺乏性癲癇。發作特徵包括典型的失神發作、肌陣攣發作和原發性全身性強直陣攣發作。
- 神經精神障礙:行為問題相對較常見(35%),主要包括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多動、情緒紊亂、自殘、攻擊性和衝動行為。
- 精神分裂:在三項研究中,約20%的15q13.3微缺失患者被發現有精神分裂症。考慮到偏差,11%的患者可確診為精神分裂症,10%的患者可診斷為心理障礙。
- 自閉症:在患有15q13.3微缺失的人群中,有11%的人患有自閉症。患有自閉症的微缺失患者可表現為表達和書面語言受損、無法眼神交流、重複動作、強迫症行為,以及紊亂的社交互動。
- 畸形:一般來說,具有15q13.3微缺失的患者沒有特定的畸形特徵模式。
外顯率
15q13.3微缺失的外顯率是可變的。
總的來說,80.5%的微缺失患者至少有以下一種神經發育或神經精神病學診斷:智力殘疾、發育遲緩、語言問題、癲癇、自閉症譜系障礙、精神分裂症、情緒障礙和多動症。
管理
為確定診斷為15q13.3微缺失的患者的疾病程度和需求,建議進行以下評估:
- 常規臨床檢查
- 認知評估包括語言評估
- 由臨床心理學家進行的診斷和發育評估,以幫助確定後續治療方案
- 腦電圖和神經學檢查
- 心臟超聲評價
- 諮詢臨床遺傳學家
對症治療
理想的治療是根據個人的具體需要量身定做的。由於神經發育障礙的發生率很高,建議轉介臨床心理學家進行神經心理學和/或發育評估,以便提出治療建議。
考慮到患者的年齡和具體表現,對心臟缺陷、癲癇、自閉症譜系障礙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醫療治療應遵循這些疾病的標準做法。
對於有15q13.3微缺失的健康成年人,無需進行額外的管理。
監測
對於所有患有15q13.3微缺失的兒童,建議在兒童時期對神經認知發展和發育節點進行密切評估/監測,如有必要,建議早期干預。
考慮到患者的年齡和具體表現,對心臟缺陷、癲癇、自閉症譜系障礙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醫學監測應遵循這些疾病的標準做法。
環境因素
大約10%的15q13.3微缺失患者發展為精神分裂症。據報導,使用大麻是導致精神分裂症的一個危險因素。雖然沒有對15q13.3微缺失者使用大麻可能帶來的風險進行研究,但可以考慮勸阻使用大麻來規避這一風險。
評估有風險的親屬
利用基因組測試來檢測患者體內的15q13.3微缺失,對患者的家人也可以進行評估,以便儘早發現是否還有其他潛在患者。
遺傳諮詢
遺傳諮詢是向個人和家庭提供有關遺傳疾病的性質、遺傳和影響的信息,以幫助他們作出個人決定的過程。
遺傳方式
15q13.3微缺失以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大約15%的缺失患者是新發疾病,而85%是從父母這邊遺傳到的。
對家庭成員的風險
患者的父母
- 建議通過基因組測試對患者父母進行評估,以確定患者的15q13.3微缺失是否是遺傳。
- 患者的父母之一如果有體細胞嵌合,其後代也會發生15q13.3微缺失。
患者的後代
具有15q13.3微缺失患者的後代有50%的機會遺傳該微缺失。
產前檢測
可在以下情況下進行產前基因檢測:
- 父母確診有微缺失。
- 父母沒有微缺失,但是他們的孩子有微缺失。
另外,植入前基因診斷( PGD )也是提前發現微缺失的一種選擇。